阿里国际版o1来了,Marco-o1:聚焦开放式问题推理
阿里国际版o1来了,Marco-o1:聚焦开放式问题推理自从 OpenAI 发布 o1 模型以来,业界对其的追赶不断加速。
自从 OpenAI 发布 o1 模型以来,业界对其的追赶不断加速。
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,OpenAI 正在打造一款与 ChatGPT 深度整合的网络浏览器工具,并且已经就 ChatGPT 在网页交互上的功能整合,与旅游、食品、房地产以及零售等主要网站服务商进行了沟通。
自从 OpenAI 发布展现出前所未有复杂推理能力的 o1 系列模型以来,全球掀起了一场 AI 能力 “复现” 竞赛。近日,上海交通大学 GAIR 研究团队在 o1 模型复现过程中取得新的突破,通过简单的知识蒸馏方法,团队成功使基础模型在数学推理能力上超越 o1-preview。
据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 CB Insights 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4 年第三季度,接近 1/3(31%)的风险投资流入了 AI 初创企业。另根据 Crunchbase 的数据,AI 公司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筹集了 190 亿美元,占所有风险投资的 28%。2024 年第三季度还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风险投资交易:OpenAI 募集了 66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。
11月16日,陷入前投资人仲裁风波的主角杨植麟突然出现,并对外发布了一款数学模型。 杨植麟将自己的数学模型k0-math对标OpenAI o1系列,主打深入思考。
新的大语言模型(LLM)评估基准对于跟上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。
如何解决模型生成幻觉一直是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。为了测量语言模型的事实正确性,近期 OpenAI 发布并开源了一个名为 SimpleQA 的评测集。而我们也同样一直在关注模型事实正确性这一领域,目前该领域存在数据过时、评测不准和覆盖不全等问题。例如现在大家广泛使用的知识评测集还是 CommonSenseQA、CMMLU 和 C-Eval 等选择题形式的评测集。
算起来,距离 5 月 14 日 OpenAI 发布 GPT-4o 高级语音模式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。在这期间,AI 实时语音对话已经成为了有能力大厂秀肌肉、拼实力的新战场。
11月4日,OpenAI CEO Sam Altman(以下称“Altman”)在“The Twenty Minute VC”播客中回答了这些问题,他明确表示,提升推理能力一直是OpenAI的核心战略。
自我纠错(Self Correction)能力,传统上被视为人类特有的特征,正越来越多地在人工智能领域,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(LLMs)中得到广泛应用,最近爆火的OpenAI o1模型[1]和Reflection 70B模型[2]都采取了自我纠正的方法。